豆瓣内容简介:
★ 秦陵彩绘铜车马——秦始皇帝陵园诸多陪葬品中的精品,气魄恢宏,装饰华奂,铸造精美,工艺精湛,逼真地再现了始皇帝御用马车的原貌,是秦代科技与艺术、雕塑与彩绘、造型工艺与装饰纹样完美结合的典范。
★ 如何从不同角度理解秦陵彩绘铜车马的文物价值?以两组“重量级文物”为核心展品的展览该如何理思路、定框架、广内容、拓形式?丰富的文物研究资料如何被转化为科普性更强的陈列展览?
★ 跟随策展逻辑,探寻秦陵彩绘铜车马尽精微而致广大的奥秘;体悟策展巧思,从解构式陈列和重构式展示中获取智识与审美享受。
------------------------------------------------
【专家推荐】
车辚马萧,一扫六合。透过“秦陵彩绘铜车马”展览,观众不仅能领略秦始皇帝陵乘舆礼仪和规制,更能感受到秦代铸造技术和焊接工艺的精湛,由此为中国古代几千年文明辉煌历史感到自豪。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田亚岐
本书忠实而详尽地记述了“秦陵彩绘铜车马”展的策划实施全过程,并着重挖掘其中的设计思想、具体做法和背后的故事。内容丰富,线索清晰,重点、亮点、创新点突出,其策划与实践的经验做法值得业界推广。
——西安国家版本馆(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副馆长 董理
------------------------------------------------
【丛书介绍】
本书系“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之一种。丛书由中国博物馆协会统筹编写,深入剖析策展人的心路历程,引领体悟博物馆的展陈之美,守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豆瓣作者简介:
党士学,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基本陈列策划与陈列方案撰稿人,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任职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专业方向为秦陵秦俑与秦文化研究,尤以秦陵铜车马与中国古代车马文化为研究重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合作撰写或编撰著作8部,其中《秦始皇帝陵出土一号青铜马车》和《秦始皇帝陵出土二号青铜马车》分别荣获2012年度和2015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奖。
朱学文,199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专业,研究馆员,曾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科研规划部主任、陈列展览部主任等职,现任陕西省秦俑学研究会副会长。从事秦陵秦俑、秦文化及秦漆器等方面的研究。在《文物》《考古与文物》《华夏考古》等期刊发表学术文章50余篇,出版专著《秦漆器研究》,参与撰写学术著作2部,参与主编学术著作10余部。
目录:
引 言 拓展与提升
一、石破天惊——20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
二、暂居他方——与世界第八大奇迹联袂展示
三、回归故里——全新视角展现始皇銮驾的风采
四、锐意进取——赓续创新遗址博物馆的展示方式
导 览 探索与认知
一、展览内容
二、展览空间
三、展览述评
策 展 呈现与重构
一、研究者与策展人——专业视角和思维模式的转换
二、预判与先行——文物展品调研和复制展品准备
三、展览主题与策展思路——奠定精品陈列的基础
四、从宏观到微观——展览的内容阐释
五、解构与放大——车载兵器及铜车马制作技术
六、马车重构与复原——实验考古理念在展览中的应用
七、马车结构与驾挽——研究成果在展览中集中呈现
八、空间叙事——为铜车马量身定制的博物馆
九、展览架构与建筑融合——展陈内容的合理分配
十、尽精微而致广大——设计思路与展陈空间
十一、技与艺的物化——陈列手法的巧妙运用
十二、多感官体验——让展览“活起来”
观 展 交流与传播
一、媒体矩阵
二、观众调查
三、观众留言
结 语 思考与展望
一、深化研究
二、守正创新
三、与时俱进
后 记
分馆名 | 馆藏部门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状态 | 馆员代借 |
A | 考古文博学院 | 92300100014857 | G269. 274. 11/9049 | 92300100014857 | 在架可借 | 馆员代借 |
序号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藏书部门 | 流通状态 | 年卷期 | 装订册 | 装订方式 | 装订颜色 |
类型 | 说明 | URL |
评 论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17631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