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内容简介:
本报告为新街遗址考古工作的最终成果(报告略去汉代灰坑H4、H43、H281和现代灰沟G28的介绍),按照仰韶文化、龙山时代、商代等不同时期,对各遗迹类型分类予以介绍。遗物从属于各出土单位,不做细致的分型定式。报告最后部分为动植物遗存鉴定和初步研究成果。
豆瓣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历史沿革
一 自然环境
二 历史沿革
第二节 考古发掘经过与报告的编写
第三节 地层堆积情况
第二章 仰韶文化遗存
第一节 房址与灶址
一 房址
二 灶址
第二节 窑址
第三节 灰坑
一 圆形(椭圆形)锅底状
二 圆形(椭圆形)筒状
三 圆形(椭圆形)袋状
四 不规则状
第四节 灰沟
第三章 龙山时代遗存
第一节 窑址
第二节 灰坑
一 圆形筒状
二 圆形袋状
三 不规则状
第三节 灰沟
第四章 商代遗存
第五章 植物遗存的浮选与分析
一 浮选结果
(一) 炭化木屑
(二) 炭化植物遗存
二 初步分析
(一)炭化木屑问题
(二)农作物种子问题
(三)非农作物种子问题
三 讨论
(一)关于水稻的讨论
(二)陶制容器内样品植物种子的讨论
(三)有关农业经济模式的讨论
第六章 动物遗存的鉴定与分析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分类简述
第三节 各遗迹单位动物骨骼保存分布情况
第四节 小结
一 遗址中动物群的成员
二 遗骸保存特征与先民行为
三 遗址当时的自然环境
四 经济类型和食物
五 骨骼痕迹分析
(一)风化作用
(二)动物作用
(三)人工作用
第七章 结语
一 关于仰韶文化遗存
(一)遗迹
(二)遗物
(三)文化面貌与属性
二 关于龙山时代遗存
(一)遗迹
(二)遗物
(三)文化面貌与属性
三 关于商代遗存
四 主要收获
附表
附表一 新街遗址仰韶文化与龙山时代灰坑形制登记表
附表二 新街遗址仰韶文化灰沟登记表
附表三 仰韶文化石刀登记表
附表四 仰韶文化陶刀登记表
附表五 龙山时代石刀登记表
附表六 龙山时代陶刀登记表
附表七 新街遗址出土的动物群
附表八 新街遗址动物群在各文化层中的分布情况
附表九 新街遗址各文化层遗迹单位中出土动物骨骼数量、种属统计表
附表一〇 新街遗址各期文化层动物骨骼的数量及对应的最小个体数
附表一一 新街遗址不可鉴定动物骨骼统计表
附表一二 根据新街遗址出土猪下颌牙齿的萌出和磨损级别确定的年龄及性别状况
后记
英文提要 (628)
图版一~图版一七四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17631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