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0 收藏:0

/耿云志著

ISBN/ISSN::978-7-309-14311-9 精装

出版: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9

载体形态:15, 436页 go22cm

丛编:名家专题精讲

简介:本书精选作者有关胡适研究的论文十篇, 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篇概括介绍了胡适一生的五个阶段。第二篇到第四篇叙述了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袖所发挥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如, 他发动并引领文学革命走向成功; 他是提倡个性解放最力, 而又阐释最透辟、给予青年影响最大者; 他是现代新学术典范的创立者。第五篇介绍胡适关于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几个重要观念。第六篇是从总体上对胡适一生介入政治的过程及其中若干关键节点作出概括而有深度的叙述与解析。第七篇至第十篇介绍了胡适与四位朋友的关系, 从思想、学术、文化、教育以及政治态度等多方面, 揭示他们之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时而互相支持、扶助, 时而互相争论, 但却始终保持着友谊关系的复杂情形。这是人物比较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

中图分类号:K825.4-53

责任者:耿云志, (1938-) 著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作者有关胡适研究的论文十篇,内容大致如下:第一篇概括介绍了胡适一生的五个阶段。第二篇到第四篇叙述了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袖所发挥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他发动并引领文学革命走向成功;他是提倡个性解放最力,而又阐释最透辟、给予青年影响最大者;他是现代新学术典范的创立者。其中第三篇《胡适与<新青年>及<新青年>同人之分裂》,揭示了胡适与陈独秀的思想分歧,由隐而显,最后终于分道扬镳的过程及其深远影响。第五篇介绍胡适关于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几个重要观念。这是迄今研究胡适的学者都未加以充分注意,却又十分重大的问题。作者揭示和阐发了胡适关于人类文化同一性的理论、关于中国文化的本位就是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的思想、他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等。第六篇是从总体上对胡适一生介入政治的过程及其中若干关键节点作出概括而有深度的叙述与解析。第七篇至第十篇介绍了胡适与四位朋友的关系,从思想、学术、文化、教育以及政治态度等多方面,揭示他们之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时而互相支持、扶助,时而互相争论,但却始终保持着友谊关系的复杂情形。这是人物比较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

    豆瓣作者简介:

    耿云志,辽宁海城人,生于1938年12月,1964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哲学系,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名誉会长、胡适研究会名誉会长、孙中山基金会顾问。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政治史、文化史、思想史的研究,于思想史用力尤多。著述二十余种,论文与文章近300篇。其中较重要者有《耿云志文集》《重新发现胡适》《胡适年谱》《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以及《论清末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论谘议局的性质与作用》《孙中山与梁启超——中国现代化的选择》《关于五四运动的几个问题》等。其中《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一书,已有英文本出版,韩文、西班牙文等文本正在翻译中,论文亦有多篇被译成英文发表。

    目录:

    代序 重新发现胡适

    胡适一生的五个阶段
    引领文学革命
    胡适与《新青年》及《新青年》同人之分裂
    建立学术新典范
    关于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几个重要观念
    “歧路”:政治的诱惑与困窘
    胡适与梅光迪
    ——从他们的论争看文学革命的时代意义
    胡适与陈独秀
    蔡元培与胡适
    胡适与梁启超

    附录 胡适私人档案介绍
    后记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状态 馆员代借
    A 二层社会科学流通图书区 12000001531151 K825.4-53/4732 1531151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四层样本图书阅览区 12000001531150 K825.4-53/4732 1531150 在架库本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17631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