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43 收藏:0

A 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龙迪勇著

ISBN/ISSN::978-7-108-05332-9

出版: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载体形态:571页 :图 go24cm

简介:叙事学是文学研究中的热门领域,本书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叙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于叙事学本身的学科建设,对于文学乃至其他学科的理论创新和研究方法的革新,都具有较为重大的价值。

附注:适用于文学爱好者、文学评论人员及相关读者。

并列题名:Study of spatial narrative

中图分类号:I045

责任者:龙迪勇, (1972-) 著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叙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的人性冲动,它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然而,把叙事这一重要现象正式纳入研究的视野,却是非常晚近的事。20世纪60年代末,受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法国正式诞生。应该承认,结构主义叙事学所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它建立的理论模式,使人们能够对叙事作品复杂的内部机制进行细致准确的解析,而不至像以前那样因缺乏分析工具而只能流于对情节、人物等大范畴作粗糙的描写。当然,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局限也相当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一、研究对象仅限于叙事虚构作品,而放逐了历史、传记乃至图像叙事作品等;二、它在不同程度上隔断了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关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了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局限性。于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旨在超越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后经典叙事学”又开始在西方兴起。

    豆瓣作者简介:

    龙迪勇,江西宜春人,1972年出生,文学博士,文艺学、艺术学博士后,先后就学于四川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现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鄱阳湖学刊》主编、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叙事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叙事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叙事学和文艺学基础理论研究,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级课题多项,论著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多项。在《文艺理论研究》、《思想战线》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以及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等选刊转载。

    目录:

    序 一
    序 二
    导论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一、叙事学研究的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
    二、空间转向的文化背景
    三、空间叙事学的问题域
    第一章时间性叙事媒介的空间表现
    一、“六根互用”:感觉世界的整体性
    二、“意识剧院”:经验的共存性与相继性
    三、“出位之思”:时间性媒介如何表现空间
    第二章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
    一、《故园》:神圣空间
    二、《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空间作为时间的标识物
    三、《伤心咖啡馆之歌》:空间变易与叙事进程
    四、《墙上的斑点》:意识的流动与叙事的支点
    五、小说存在的时间性与空间性
    第三章空间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
    一、叙事的困境
    二、叙事与空间形式
    三、空间形式的类型
    四、空间形式与时间逻辑
    第四章作为空间叙事的主题一并置叙事
    一、从“叙事性联系”说起
    二、主题一并置叙事的内涵、特征及其在叙事作品中的表现
    三、主题一并置叙事是一种空间叙事
    第五章复杂性与分形叙事
    一、世界的复杂性
    二、因果性与分形叙事
    三、分形叙事的基本类型
    四、分形叙事与可能世界
    第六章 叙事作品中的空间书写与人物塑造
    一、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塑造人物形象的空间表征法
    三、空间中的空间与人物形象塑造
    第七章记忆的空间性及其对虚构叙事的影响
    一、叙述的对象:从原生事件到意识事件
    二、记忆的空间性与“记忆的艺术”
    三、记忆的空间性对虚构叙事的影响
    第八章历史叙事的空间基础
    一、叙事的动机与历史的证据:古物、废墟与图像
    二、历史的场所:空间、事件与记忆
    三、历史的结构:圣地、迷宫与地图
    四、穿越历史的多重门槛
    第九章图像叙事的本质与基本模式
    一、图像的空间性与时间性
    二、图像叙事的本质
    三、图像叙事的基本模式
    四、图像叙事:从单幅图像到系列图像
    第十章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故事画中的图像与文本
    一、叙事:语词与图像
    二、故事画:图像对文本的模仿
    三、叙述中的叙述:故事画的符号学分析
    四、书写与绘画之间的相互渗透
    第十一章图像与文字的符号特性及其在叙事活动中的相互模仿
    一、作为叙事媒介的图像与文字
    二、图像的“双重性质”与文字的抽象化
    三、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的相互模仿:内容与形式
    附录建筑空间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
    一、引论:分类及其问题
    二、明代文人的小说创作与建筑趣味
    三、多重组合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与明清章回小说
    四、结语
    后记
    修订版后记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状态 馆员代借
    A 二层社会科学流通图书区 12000001305222 I045/4331 1305222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二层社会科学流通图书区 12000001305224 I045/4331 1305224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二层社会科学流通图书区 12000001305223 I045/4331 1305223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四层样本图书阅览区 12000001305221 I045/4331 1305221 在架库本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17631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