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24 收藏:0

/(英) 阿尔杜斯·赫胥黎原著 go潘光旦译述

ISBN/ISSN::978-7-100-10510-1

出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载体形态:145页 go21cm

简介:本书为潘光旦从赫胥黎的Ends and Means一书中节译的《教育》一章。内容包括:绪语、童年后期的教育、政与教的南辕北辙、体育竞赛与品格教育、人的同异与教育的同异等。

附注:教育工作者、教育学研究人员及相关读者。

中图分类号:G40-095.61 B561.43

责任者:赫胥黎 ((Huxley, Aldous Leonard),) (1894-1963) 原著 潘光旦, (1899-1967) 译述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教育的目的与手段主题,从童年后的教育、政治与教育的关系、因人施教、通识教育、文学艺术与教育的关系、宣传与教育的关系等多方面讨论教育尤其是通识教育的本质及其功能。赫胥黎指出,自由的教育是“为己”而不是“为人”的教育,即每一个人为了完成自我而教育自我。

    豆瓣作者简介:

    阿尔杜斯•赫胥黎(1894—1963) 英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天演论》作者托马斯•赫胥黎之孙,早年入伊顿公学,1915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著有《论人性》《目的与手段》《科学、自由与和平》《永恒的哲学》等。
    潘光旦(1899—1967) 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早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先后任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大教务长、社会系主任,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央民族学院教授等职,著有《优生学》《人文生物学论丛》《中国之家庭问题》等,另有译著《性心理学》等。

    目录:

    译者弁言
    一绪言
    二童年后期的教育
    三政与教的南辕北辙
    四体育竞赛与品格教育
    五非愚即妄的知识教育
    六人的同异与教育的同异
    七两种教育的失败
    八说不通与似通非通
    九说通
    十通达教育的实验
    十一音乐、戏剧与教育
    十二说文学与教育
    十三再说文学与教育
    十四智慧的自由
    十五自求多福
    十六开口与不开口的教育
    十七说解析的技术
    十八身体的教育
    附录
    散漫、放纵与“自由”
    自由、民主与教育
    论品格教育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状态 馆员代借
    A 二层社会科学流通图书区 12000001291408 G40-095.61/4412 1291408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二层社会科学流通图书区 12000001291410 G40-095.61/4412 1291410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二层社会科学流通图书区 12000001291409 G40-095.61/4412 1291409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四层样本图书阅览区 12000001291407 G40-095.61/4412 1291407 在架库本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17631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