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59 收藏:0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lobal and indigenous perspectives /孙英春著

ISBN/ISSN::978-7-301-25526-1

出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载体形态:464页 go23cm

丛编:21世界新闻与传播学规划教材

附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简介:本书是一门阐释全球社会中不同文化之间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行为的知识系统,面对的是充满意义和变动的文化世界,期待着研究者去客观把握外部和自身社会的历史、现实、变迁与彼此交结等。

并列题名: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lobal and indigenous perspectives

中图分类号:G206

责任者:孙英春 著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豆瓣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本土追问”
    章 跨文化传播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视阈
    节 跨文化传播的定义与学科诞生
    一、 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脉络
    二、 跨文化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
    一、 人类学的影响
    二、 社会学与历史学的启示
    三、 符号学、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贡献
    四、 哲学与文化研究的经验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问题视阈”
    一、 文化的特征与体系
    二、 传播的特征与功能
    三、 文化、传播与文化变迁
    四、 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的“全球场域”
    第二章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方法论
    节 西方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的理论
    一、 文化传播与文化差异理论
    二、 有关有效传播及认同的协商与管理理论
    三、 聚焦于传播网络的跨群体、跨文化传播理论
    四、 跨文化调整与适应理论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举例
    一、 民族志:田野工作与文本写作
    二、 跨文化比较
    三、 话语分析
    四、 扎根理论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方法论取向
    一、 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分野
    二、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之辨
    第三章 传播中的语言与非语言符号
    节 符号学研究的思想基础
    一、 符号与符号学
    二、 索绪尔、皮尔斯、巴特、卡西尔的符号思想
    第二节 传播中的语言符号
    一、 语言与文化
    二、 语言与传播
    第三节 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
    一、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二、 身体语的组成
    三、 沉默的意义
    四、 文化中的时间
    五、 文化中的空间
    六、 服饰与颜色
    第四章 差异与冲突:基于文化的观念与规范体系
    节 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
    一、 针对文化差异的理论主张
    二、 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
    三、 人际冲突与文化冲突
    第二节 文化的观念体系
    一、 世界观的差异
    二、 价值观的中西差异
    价值观差异的四个维度
    个人主义在西方的演进
    东西传统中的集体主义
    价值观的变动
    第三节 文化的规范体系
    一、 习俗与禁忌
    二、 礼仪与道德
    三、 宗教
    四、 制度与法律
    第五章 社会互动与认同的建构
    节 社会互动与人际关系的文化差异
    一、 社会互动、社会化与符号互动主义
    二、 文化群体与社会分层
    三、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参考群体与意见领袖
    创新的扩散
    四、 人际关系理论与中西传统
    人际需要VS.社会交换
    个人本位VS.群体取向
    第二节 认同的定义与建构
    一、 认同: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认同的特征
    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二、 社会性别的角色与认同
    第三节 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一、 文化认同的稳定与流变
    二、 民族、族群及其认同建构
    民族认同、民族文化与民族主义
    族群认同与认同发展研究
    移民、族裔散居与跨界族群
    三、 国家认同的定位
    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的危机与思路
    第六章 文化的认知体系与文化心理研究“路线图”
    节 认知的基础:感知与思维方式
    一、 影响感知的文化因素
    二、 思维方式的中西差异
    三、 国民性格:文化群体的“平均人格”
    第二节 态度的两种类型
    一、 态度的定义与功能
    二、 定势与偏见
    定势
    偏见
    归因理论的解释
    第三节 面对本土场域的文化心理研究知识谱系
    一、 文化人类学与心理学的互动
    二、 从跨文化心理学到文化心理学
    三、 本土心理学的兴起
    第七章 文化适应、传播能力与技术的影响
    节 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
    一、 文化休克与“返回本文化休克”
    二、 文化适应、文化涵化与文化同化
    个体与群体的文化适应
    文化涵化与文化同化
    第二节 传播能力与组织的实践
    一、 传播能力与跨文化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状态 馆员代借
    A 二层社会科学流通图书区 12000001279770 G206/1945 1279770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二层社会科学流通图书区 12000001279772 G206/1945 1279772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二层社会科学流通图书区 12000001279771 G206/1945 1279771 在架可借 馆员代借
    A 四层样本图书阅览区 12000001279769 G206/1945 1279769 在架库本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17631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