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1 收藏:0

/文史知识编辑室编

ISBN/ISSN::7-101-00179-3

载体形态:448页

出版:北京 :中华书局 ,1988

丛编:文史知识文库

中图分类号:B94 B949.2

科图分类号:49.3

会议名称:文史知识编辑室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作为《文史知识文库》之一的《佛教与中国文化》是中华书局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十年磨一剑的结果。本书涉及到佛教同中国文化之间方方面面的问题,无论是佛教信徒还是普通文史爱好者,都将从中得到相当的教益。

    豆瓣作者简介:

    目录:

    佛学论坛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赵朴初
    佛教与儒教/任继愈
    我和佛教研究/季羡林
    怎样认识佛教徒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杜继文
    佛教为什么能战胜道教/黄永年
    略论中国佛教的特质/方立天

    佛教史略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杨曾文
    玄风笼罩下的两晋佛学/许抗生
    中国佛学四大宗派的主要学说/张春波
    唐宋之际“三教合一”的思潮/王志远

    佛教与文化

    佛教和中国古代哲学/杜继文
    诗与禅/袁行霈
    因明概述/罗�
    中国古代佛教寺院的音乐活动/阴法鲁
    漫谈塔的来源及演变/罗哲文黄彬
    佛教与中国绘画/丁明夷
    佛教与中国雕塑/丁明夷

    佛籍谈丛

    文化史上的一块巍峨丰碑――《中华大藏经》/周绍良
    中西交通史的名著――《大唐西域记》/洪偶
    浅说《百喻经》中的寓言故事/丁侠
    《百喻经》选译(十则)/陈哲志
    研究中国佛教史的重要资料――三朝《高僧传》/毛双民
    佛经目录杂谈/方广�
    书籍形成的过程――略谈梵夹本的产生/周绍良

    佛教与诗文

    谈谈以禅喻诗/周振甫
    因花悟道物我两忘――王维《辛夷坞》诗赏析/陈仲奇
    虚幻的佛国与真实的人生――王梵志诗《世间日月明》浅析/张锡厚
    寂处有音静趣浓郁――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王启兴

    佛祖信仰

    释迦牟尼是如何成佛的?佛经是他的著作吗?/圣辉
    中国佛教四大菩萨/白化文
    中国佛教四大天王/白化文
    中国的罗汉/白化文
    佛教的阿弥陀、观世音和弥勒信仰/即青

    佛教人物

    三次舍身寺院的梁武帝/方立天
    慧远及其因果报应说/周齐
    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李富华
    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童玮
    六祖慧能与禅宗/许抗生
    禅宗北宗的代表者――神秀/杨曾文
    诗僧寒山子/钟文
    中国科技史上的巨星――僧一行/郭正谊
    清世宗的崇佛和用佛/冯尔康

    佛学源流

    佛教在印度的产生及其基本特点/马鹏云
    中国佛教的宗派/思源
    藏传佛教密宗/李冀诚
    日本佛教略述/张大拓
    中国佛学的东传与日本民俗/〔日〕佐藤素子

    佛教常识

    佛教为什么要求人们寻求“解脱”/圣辉
    何谓“四大皆空”/圣辉
    佛与佛教徒/常正
    中国僧侣与劳动生产/宽忍
    盂兰盘会是怎么回事/�里
    佛教节日知多少/�里
    “神圣”的花木(佛籍中花木漫谈)/亦丽
    《玄奘图》中玄奘背的是什么/王森
    和尚“�顶”是怎么回事/黄炳章
    “弥勒佛”为何要携带布袋/黄炳章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白化文
    从紫禁城内欢喜佛谈起/金申
    达赖、班禅名号小释/曾文琼
    谈谈晋――唐寺院园围种植业的成就和贡献/谢重光

    名山圣迹

    彩塑・壁画・藏经洞――敦煌石窟的由来及其艺术成就/高进山
    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漫谈云冈石窟的雕塑艺术/华晓林
    洛都胜景属龙门――谈龙门石窟/杨宜滨
    “海天佛国”的魅力――普陀三大寺琐谈/王和平王恩锁
    佛教在中国兴衰嬗变的见证――白马寺/徐金星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状态 馆员代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17631位用户访问本系统